所以我们大家在做功夫的时候,都是要在心地上看住了一念不生、如如不动的状态。你不能看到自己没有念头的样子,一定是心随境转。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而生,互动的。所以境由心生,心由境转。你在打坐当中出现的任何境界,只要能看得到,想得到,说得出来,不管是见光、见佛、见魔、见人、见事,这一切境界都是由心而生,所以是境由心生。生了这些境以后,我们又在那里害怕、高兴、欢喜、担忧。见到光、见到佛、见到空,就开始高兴了:我这一座坐得不错,我还见到佛了呢。见到不如意的情景,在那里担忧、受怕,怕自己打坐走火入魔了,怕自己的烦恼恶习翻腾起来了,也同样被境所转,所以心又随境转。这样境由心生,心随境转,无有穷尽,才是轮回。
想截止轮回、打破生死,那必须要让心不随境转。任何境界现前,都能看住自己没有妄想的样子,无心。
恰恰用心时,恰恰无心用。
无心恰恰用,常用恰恰无。
就在你用心专注、观照,这个时候,无有一心可用。所以,我们上师告诉我们,一念不生、了了分明之性,即是佛性。有些人在这里有所体会,欢喜雀跃,以为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。我曾经给大家说过,平常的凡夫,我执未断。你能够看住自己一个念头都没有,非常清净的状态——它是一种状态;这种状态,你是可以进去,也可以出来的,这才是我们回归家门的大门,并不是门内,还是门外。到这里,充其量也只是一个门外汉,但是已经进入了佛法的正道;道路已经到家门口,就是内道。如果你不能在这里用功,不能在一念不生之前,而向心外一切相去求,观想、气功、打通气脉,观想身心以外的虚空,专注在某一个身体以外或者身体的丹田,某一个位子,某一个点上……如此用功,皆为外道。连正路、正道还没进来。所以道路还在外面。能在一念不生之前用功,这个道路已经进入正路了,但是还是在门外。正路,要通达自家,登堂入室,归家宴坐,这才是正路。因为心性的本面,就是本来面目,是无法言说;要说,只能站在门口说。所以有些人就在那里疑惑,说上师说一念不生、了了分明就是佛性,你怎么说一念不生、了了分明又不是佛性了呢?说不是佛性,那是不对的,因为一切法都是佛性的展现。你就起心动念、妄想纷飞,也是佛性的展现;说你已经见到了,见到真心,明心见性,那是不对的。因为强烈的我执还没有透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