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连自己的五蕴都还没有看清楚,你不能分辨色法和心法的概念,也不了解觉受和思想的区别。坐在那里腿痛了,苦受开始。你还在那里想,这个很痛,怎么办?这个想的本身,它不会痛,它只会想。痛和想,这是两个概念。痛就是受蕴;想,就是想蕴。坐着舒服的时候,你觉得很舒服,舒服的感觉是受蕴;想到自己舒服,这是想蕴。我们的想蕴一直在颠倒,乱想;受蕴就受到了身体和思想的局限,从而产生苦、乐、得意、失意、高兴、难过的各种情绪。
所以每一种觉受产生,它的背后,都隐藏着它的想法。假如你想法没有了,你的痛苦也就没有了。所以受蕴比想蕴要更加粗,想蕴比受蕴要更加细。当我们在想一件事情,或者在分析一段道理的时候,想,它是指有具体的形象出现在脑子里,比如说你想到车,想到某个人,想到具体的某一件事情,无形当中,我们以为想的这个事情很真实,却忘记了想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变化。当你在想车的时候,可能下一个念头马上就挤进来,让你去想你的房子;当你想张三的时候,下一个念头就挤进来,让你去想李四。我们不知道想的背后蕴含着无常变化的这个行阴,以为我所想的都非常真实。每天都把自己想得好好的,要做什么;其实每一件事情,你想要做的,跟你真正做的,永远都没有吻合的时候。就象你中午想吃面条,但是你不知道你会吃多少根面条;你可能吃一碗也可能吃两碗;你可能这个面条用调羹打,也可能用筷子;如果没有调羹和筷子,也许用手也可以抓。这个面条吃的时候,会不会太冷、太热;是太咸呢还是太淡……根本无法知道。我们想到吃面条,然后你就去吃;吃的时候跟你所想的完全不一样,这已经有很深的变化。我们凡夫往往以为这就是我想要的。可是他的注意力马上又看到、又去想到另外一件事情。在吃饭的时候就想:我应该怎么去洗碗;我下一餐应该吃什么。如果太咸了,觉得我下一餐应该放淡一点……这个想法一旦实现在你的眼前,你的思想马上就变化到下一个境界,追求下一个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