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继续努力下去呢,这个冷啊、热啊、冻啊,你再专注,不要在那里想着动,或者是随它动,你心不随它去,你把心还专注在一念未生前的空灵状态,继续在这里用功,它慢慢慢慢地冷的、热的感觉,会越来越微细、越来越微细,细到最后没有了,停止了,定住了。这个时候产生了禅定的境界,身心很轻安,很空,也没有动摇。关键是你要把咒提起来。如果你咒提不起来,你进入禅定以后,就很容易贪图那个禅定的快乐,就停在那里,咒也不持了,嘴巴也不动了。定境是很好的,但是,对开悟没有帮助。你想开悟、想见性,还要继续看住一念未生之前。因为我们唯一的目的是把七打掉,不是把六打掉。七就是第七识,六就是第六识。第六识是妄想。妄想停下来还不管,还不算数,停下来只是定境。第七识的这个我执,明明白白感觉有我的这个“我”,如果粉碎掉了,那你就成功了。
所以妄想第六识停下来的状态,也是感觉很空,但你不要执着,还没有真正的回家,还需要看住没有念头明明白白的状态。只有在这个明明白白的状态,确定自己的六根不随六尘转,脑子里面没有概念——不要出现任何概念,千万不要想见到光、见到佛、见到什么景象。见到种种景象,这些景象都是自性本具的影子,你不要看着影子就以为是心性。心性是无相的,真心是没有一切相可得。“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无法相,亦无非法相。”无有一相可得。不要一想,说,哦,没有相,那就想一个空,没有相的空。那个想出来的,全叫做非法相。也无法相,也无非法相;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不能取任何一个相。因为一取相呢,就沦落在根尘勾结的烦恼中。一取禅定的相,虽然得到身心愉悦,但还是轮回之法,生死法。从根本究竟的佛法来说,这还是外道法,因为它是世间法,不能了生死。定力不够的人,我们给他讲法,他东想西想,听不进去,不能相应。所以我们需要打坐,练习定力,学会聆听,学会自己没有状态,没有思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着。以这种状态来听法,也以这种状态来用功打坐,生活做事。这个当下的没有状态的样子啊,它力量是无穷的。以这种状态来用功。真正的见性,或者明心,并不是一种状态。
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打坐坐到了身心空掉了,很舒服了,然后就以为,啊,这个是不是就是自性了?我抓住了这个是不是就算了?抓住这个充其量是你抓住了禅定,并不是智慧。真见道的人,有在禅定里面、没有在禅定里面,都能见到;有在某一种状态、没有在某一种状态,也都可以见到。因为心性是遍一切处而无相的。遍一切处就是三际平等,十方圆融。不管在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还是坐着、站着、走着,都能看到。行也禅,坐也禅,语默动静体安然。这个本体就是真心,它如如不动,它本来就是安祥的,不需要我们去改造它。
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现在培养定力,培养好了,以后见性了,明白真心了,这个真心就不会乱动了。这个真心它自己就不会乱动。我们现在打坐是修减法,我们太动得厉害了,而导致了动来动去,世界都动乱了,沉沦了;而把定修好,把我们外部的环境改善一下,让我们能勘破根、尘、识这十八界当中的一切法,全部都是梦幻泡影,不真实,没有一点可以拿来用的,特别是法尘。
我们这些知识份子,最大的毛病,就是被法尘套住了,解脱不了。看了一本书,听了一些道理,就把这些道理、内容、文字记住了,然后牢牢地在这个文字当中打转,却不知道把文字扔掉了,看自己的心;被法尘所转了,最可怕。闻、思、修,在闻思的时候,它是通过听法来思维,是在法尘概念上做文章。那在修的阶段,我们必须学会放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