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禅心密印 2010》
作者:达照法师
+ 加关注
第十三章 回转根尘明历历

第一节 克期取证 不留后路

字数:2763 阅读:23次 评论:0次

第一节 克期取证 不留后路

诸位打七已经到第二个七的第五天了,剩下还有两天时间,打七就快圆满了,这个克期取证就是要在特定的时间当中,发誓要证得我们所期望的这种境界,这个发誓就是宁死都不改的决心,不能在这个决心之外横加枝节。

有人讲,大乘般若的修行,就是要一竿子到底,不能婆婆妈妈,留许多的后路给自己轮回的心态作准备,哪怕前面没有路,后路也要给它断绝掉。

有些人在修道的过程中,一不小心就会泥沙俱下,一面自己想解脱,成就菩提,想成佛;一面又伴随着自己的名利财色的习气,算计自己将来的生活怎么样,算计自己将来还要在这里怎么去轮回,生到天上生到人间,要去度多少众生,要去做多少事情,就种种计较,使自己在修道路上,不知往前好还是往后好。

凡是一切有为法,都如梦幻泡影,看不透这一点,就无法与般若真正相应,就算天大的事也只是梦幻泡影,何况我们心中的一个妄想习气,所谓煮沙不能成饭,因地不正,果遭迂曲。

我们见到很多修道的人,甚至把佛法当作成就自己世间欲望的一个渠道,或者方式。

前几天我就遇到一个居士很发心,后来听了课以后,他跑过来忏悔了,他说他以前学佛好像不是为了了生死,就是要为了让自己增加更多的知识,帮助他完成世间的名利,这样的发心与佛法毫不相应,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功德,他会种下一些佛法的种子,总是不纯粹的发心,得到的佛法受用也一定不会纯粹。

所以克期取证,就是要让自己断绝一切后路,逼到死路上,退也退不得,进也进不得,在这个地方恰到好处,就是你用功得力的时候,时机因缘。

生死与不生死的隔阂只有一道无明,小乘的无明就是我们的我执,大乘的无明是缺乏度众生的能力,就是对法界的究竟真相不能一目了然,还有模糊的,这层模糊是大乘的无明。

但是小乘十二因缘讲的无明,就是我们当下明了,却什么都不知道,这就是我们小乘的生死与不生死隔阂的地方。所以打七一定要抓住它透过它,抓住它就意味着,把妄想生起来之后的一切观念财色,必须舍弃,哪怕你舍不得永远舍弃,你在打七期间也要舍弃,假装也要装着已经舍弃了,就心理暗示让自己这段时间就死掉了,打完七以后重新再来重新再活也行。必须要置之死地的决心,所以叫誓不改变,就是立誓决不更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