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禅心密印 2010》
作者:达照法师
+ 加关注
第十二章 能所双亡已不迟

第二节 集资净障 净念相续

字数:8190 阅读:13次 评论:0次

一、放下五欲六尘 集资净障

佛法告诉我们,想认清你的错误在哪里,必须要通过自己,对自身的需要进行观察,这些五欲和六尘,特别是五欲,大部分都不是你真正需要的,而是你想要的比较多,你先要放弃欲望,让欲望少一点,越少越好。

吃的住的这些东西,对我们健康的生命有帮助的,我们也要适可而止,不要在这个上面计较得太多,但是凡夫由于我执的缘故,他总是很难放下这一点。

那么大乘佛法的修行,让我们首先要培植善根,所谓福德资粮、智慧资粮,培养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,消除修行中的障碍。

在消除障碍、培植资粮的过程中,我们开了很多的方便法门,包括这个六度前面的五度,要通过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,通过这些求福报、求定力,来让自己的身心慢慢地稳定下来。

也要通过对过去往昔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观察,那就是忏悔,认识到过去的错误,包括我们当下的错误。忏悔对我们生命的健康来说,是非常有帮助的,如果我们一个人不敢认识错误,就没有能力去承担这个错误。

我们如果认识到生灭轮回是我的错误,我的生死轮回是我的一个天大的错误,误以为有一个自我是最大的错误,一旦承担了,知道这是我的误会,那么生死轮回中的这一切痛苦,我们将心甘情愿的承受,不会怨天尤人,也不会去逃避。

所以认识错误不是一个消极的心态,而是一个积极的心态,积极就是你已经会承担这些错误给你带来的一切痛苦,消极是逃避。

一个小孩子为什么会撒谎?就是因为他对真实的结果感到恐惧,不敢承担,他如果讲实话,可能父母亲会打他,他怕他承担不了这个挨打的结果,所以他就撒谎了。

那么我们现在对于死亡也同样,我们没有去承担死亡,承担老病死,承担生活中三苦八苦的种种境界,所以我们只能采取逃避的形式,不敢承认这一切是我的错。

事实上我们所面对的这一切生老病死,包括春夏秋冬,天气的变化,社会环境的各种状况,自身的生老病死,全部都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,那么假如你认识到自己的这些错误,并且对这些错误说这是我的错,认识到这个错以后,我们的心里实际上就是告诉自己,我能够承担这种结果,这个力量是巨大的。

所以我们有时候用功修行,前面又是前途茫茫,好像找不到脚踏实地的道路,后面回过头来看看,又是五欲六尘一大堆的烦恼,世俗各种计较各种是非分别,又在后面紧跟着自己,放舍都放舍不下,这感到非常地苦闷。那么如果你能够稳坐在一念不生之前看,看过去所有的遭遇种下的因,今天我们只是接受这一切因带来的结果。

这些结果在我生命中出现了,佛法说,只要在你的生命中出现,那一定是你的业感召来的,别人的恶业不会感到你的身上,别人的善法也不会落到你的身上,就是只有你有这份善业,那你才能感召这份快乐的善法的结果,如果你有恶业,你只能感召恶业的结果,这是分毫无差的因果规律。

如果别人的快乐能够让我们去感受,那么佛菩萨具足圆满的功德,我们也直接可以感受。但事实上,我们能感受到佛菩萨的慈悲快乐,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开启了慈悲和智慧,如果我们内心没有开启慈悲和智慧,那你永远都感受不到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。这一点就像灯光一样,虽然灯光照下来了,电灯都装好了,你这个开关不按,灯也不会开,虽然太阳照着,如果你要把自己的这个眼睛闭上,你也照样看不到阳光的光明。

在我们的因果规律之下,大乘佛法修行就是先要集聚我们能够承受的结果的这种种善因,就是集资净障,具足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,通过对这些资粮的修学,真正发起解脱生死。

二、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

那么还要能看到,这一念不生的地方,就是《楞严经》的大势至菩萨《念佛圆通章》里面所说: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”净念相继就是你的清净的念头,比如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,你的背后并没有其它的任何想法,这个时候你内在的净念是相续的,没有想法,不是你念阿弥陀佛,然后再想一下阿弥陀佛,今天念了好像有念,明天不念了,那你的清净念就断了,就没有相续了。

那么真正的净念相续,就是把外在的六尘全部舍弃,你念佛的时候只知道自己有一个念佛的心,比如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这个声音是念出来以后的声尘,阿弥陀佛这四个字,也是眼睛能看得见的色尘,色尘声尘都是外尘,而你会念佛的这个,就是你的根内在的根,所以念佛能够都摄六根,也是一个要找到内在清净的念头,就是不管念与不念,你的心都一致的。

我们现在有妄想的时候,你会感受不到心的一致,如果你现在没有妄想,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,或者过一天两天,或者再过一年两年,你同样静下来没有妄想,念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这个定下来静下来,没有妄想的状态,始终是一致的,不会改变,不管你是一年两年,还是十年百年,都是这个样子。

看到了会念佛的这个人,才能够做到净念相续,如果看不到会念佛的这个清净心,那么念佛号的时候是念了,不念佛的时候就不念了,就不能真正做到净念相续这种功夫。

三、返闻自性 入流忘所

《楞严经》当中还有观世音菩萨的返闻自性,也同样要入流忘所。所入寂寂,能念亦亡,就是当我们听到声音,听到外在的声音,听到声音了这是声尘,会听的是我们的耳根,耳朵会听到这些声音,我们真正要懂得耳根圆通的修法,就是要听而不闻,在眼根是视而不见,耳朵是听而不闻。为什么叫听而不闻,就是听的那些话那些语言,全部听到了,但是注意力却都不在这些语言上这些话上,注意力还是在会听的那个地方,很清楚。

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用的功都叫做圆通法门,什么叫圆通?就是这种通达,它是圆满的通达,不是一般的偏真,或者偏于一个地方,或者偏于一个法门。二十五圆通的每一个圆通,你如果会用功的话,都是圆满的。

比如说这个返闻自性,你的内心没有向外驰求,大家现在可以尝试着,所有的一切想法都没有向外驰求,你的注意力就在你会听到声音的地方注意。

外面有声音我们听到了,是动尘,声音像流水一样,我前面一句话讲完,后面一句话马上又冒出来了,当后面这句话冒出来,前面的这句话就已经过去了,就像流水一样分秒不停,每一分钟每一秒钟,它都没有停止过,一直向前流动,这叫声流,声音也像水流动一样。

如果你睁开眼睛看,外在的事物也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流转变化,都在无常地运行当中,所以外在的事物也是没有一个固定停下来的,所以叫外界的六尘都叫做流,它是流动,像河水一样。

你现在要用功,就是把六根落在六尘上的这种状况,照样让它落。就是你眼睛还要照样看,不要闭起来;耳朵要照样听,不是把耳朵闭起来不听了,照样听;身体是冷是暖,照样感触;思想想到什么人什么事,也照样在想。但是所有在想、在听、在看、在感触,在这些过程中,我们所有的注意力,都不在色声香味触法上,这个是很关键的一个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