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法华之后就是涅槃,涅槃是扶律谈常,追说追泯。
一、戒律救赎 常住法身
扶律谈常就是针对末法时期的众生说的,末法时期的众生心行狡诈,侥幸心重。什么叫心行狡诈?就是明明没有证得这样的境界,说自己证得了;明明自己的菩提心还不够,说我真是有菩提心了。
有些人带着烦恼来,一定要我给他印证,他是不是开悟了:“你到底给我说一说,我是证初果还是证二果?我烦恼都没有了,我不是证果证什么!”我说你证的是一个烂苹果,吃都没人吃,就是有这样的人。
有些人还狡猾一点,在师父面前表现得非常地谦卑,非常地包容,很好,一回头呢,对自己家里人就成了魔鬼了。真的有一个人,他夫人被他气得不行了,哭着跑过来找我,聊完天以后,她说:“我如果看到我老公修行哦,我就以为佛教是邪道,看到你了以后,我才知道我老公是邪道!”这个普通没有信佛的人都对他有意见,到我这里来好像还挺那么一回事一样,还真有不少这样的人,这就是末法时期心行狡诈。
就是你修行是给谁修的?你是从师父那里,师父印证你一个什么,获得一个荣耀吗?不是啊!你内心的烦恼只要有一丝没有断,你是对不起自己啊!
所以佛在涅槃会上特别强调,为了末法时期,救赎末法众生的法身慧命。为什么要救赎?救就是那些人有灾难了,要去急救他。什么人就是心行狡诈的人?他在修道路上始终上不去,心量放不开,好像修行证果、开悟不开悟,也跟做生意差不多:“我要付出多少努力,我就要得到多少。”以这种完全世俗的得失之心,来衡量佛法的受用,却忘记你生命的真相是什么!
佛法不能给你什么,除了你自己通过佛法来明白自己的生命以外,别的什么都不能给你。因为别的能不能给你,是因果说了算,不是哪个人说了算,你行善积德就有善报,作恶多端必得恶报,它这是一个规律。
为了这些知见,虽然是在佛法当中,但是障碍重重的人,救赎他,告诉他要持戒,就是做人先要做好,福德和智慧,福德要培养好。
谈常呢,就谈常住法身。我们今天在末法时期,大家还能坐在一起,谈论常住佛性的道理,这都是靠佛陀在涅槃会上给我们的教导。另外一个是赎,救赎的赎,赎就是知见歪了,被魔王所困了,被我执所困了,这样的人怎么办?或者破戒犯规,那我们通过戒律把他赎回来。
特别在我们这个时代,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呼唤,这是末法时期,大家修行没用了,不能证道了,你好好念佛,老实一点吧。当然念阿弥陀佛有很圆满的教育意义,并不是末法时期才念佛,但是末法时期,我们的心性就在六根门头放光,从来没有少一点点。
所以佛要在涅槃会上告诉我们:“即便是末法的众生,你也要给他们谈法身常住,不生不灭的道理。”就是心性这个道理一定要告诉他们,只有明白了心性与佛不二,不生不灭,知道这个道理以后,我们的知见才会正确。不明白佛性的道理,不明白缘起性空的中道实义,那我们就始终被见思尘沙这种恶魔所困,难以回归到自己的觉悟道上,所以涅槃的宗旨要让我们谈佛性常住。
二、追说追泯
那么我们回过头来,看到释迦佛在菩提树下三叹奇哉,说:“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!”妄想就是第六识,执著都是第七识,你看就是这两个,所以不能证得。六祖大师告诉我们用功,六七因中转,五八果上圆,就是要在第六识、第七识,这两个地方转换过来。所以真能够用功,必须在第六识和第七识,不在其它地方。
谈完这些常住的道理,涅槃经中再三强调,一切众生本具如来常乐我净涅槃四德,就是我们大家法身常住,清净无为无造作,离一切生灭现象,无有痛苦颠倒,这是我们法身的四德。
大家如果想模仿一下,你当下也可以感受到一点点。比如说你如果没有妄想,这种觉照的力量、觉照的功能,没有生灭,没有来去。醒的时候,觉照的力量会看见外物;睡的时候,觉照的力量照样有,它只是隐藏起来,说隐藏,它也是坦露的,不起外在的根尘相对的作用。梦中有人叫你,你马上就醒过来了,所以随时都在起着应有的作用。
有人问你:“无梦无醒时如何?”在哪里啊,因为有些人错误地把我现在明明白白这个,这个境界当做佛性,结果一问你没有梦也没有醒的时候,你睡着了没有做梦,这个时候我眼前的东西看不见呐,耳朵也听不到啊,什么都不知道啊,那个时候佛性在哪里啊?大家就傻了,那个时候好像真的没有哦,看不见了。就是你没有看到,现在眼睛能看,耳朵能听的这个性能,而不是说眼睛看到前面的这种境界!这种境界眼观虚空一样明明白白,看见的种种色声香味,根尘相对,这是根尘相对的境界,在这里不离当下,但是并不是这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