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想请求师父印证一下,正想讲:师父,我打坐的功夫怎么样、怎么样……师父说,你不要讲了,不要讲了,你讲了就是多余的,你不用讲了。其实就是在指点你,你已经在起心动念了,太明显了。你这个起心动念就是一个凡夫的思想,你这个必须给它扔掉。他还不扔,还说哎哟,这个师父怎么不关心我,他瞧不起我,他没有爱心,没有慈悲,跟我没有缘……你不知道师父对你多有缘啊!
我听说有一个居士,他打坐功夫不错,跟一个师父汇报了,师父把他骂了一通,结果他悔恨,说见了你,本来你鼓励鼓励我,我还有自信的,被这么一骂,我自信骂没了,我还不如去死了好,连这么点本事都没有……恨老师。这固然跟自己的福德、善根不够有关系,但也是跟这个老师不能对机施教有关系。所以我们修法为什么需要皈依,需要依止师父?你要向他求法,你对他就要百分之百有信心,你要把他看成跟佛一样,他说的法跟佛说的法一样,你要有这种心,是你针对善知识的弟子相;你不具备弟子相,还仰着头:师父,我已经开悟了,我见到你不用拜,你拜我都可以……没有这个信心哪,善知识的话不对机,他自己贻害终生。如果对善知识有信心,他就是拿棍子敲你,也能把你敲开。
所以大家以后要想请教问题,不管问哪个师父,你必须确定,他讲的话,你会把他当佛的话来听,你才请教他;要不然,你的问题不但解决不了,而且会让你的心中留下祸根。这种不把善知识当善知识看,不把善知识当人看的,那他自己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受用——傲慢习气都除不了。你发现对他没有信心,千万不要向他请教问题。因为如果你向他请教了问题,他给你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,因为你对他没有信心,你就放在一边了;然后等你碰到你有信心的善知识再问的时候,那个有信心的善知识告诉你的答案,跟没有信心的那个善知识答案一样,你心里想,哎呀,那个是我没有信心的人也这么回答的,算了,我也不信了。所以,有信心、没信心,都变成没信心了,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不了。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,不能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修行难得,要珍惜。要明白定和慧是不同的,思想想出来的跟自己见到的是有千差万别。我们所想要的,最起码是要亲眼能够看到。通过自己的智慧观察,看到了无我,然后你承担无我,那就当下即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