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回小向大
在修道路上,在追求幸福快乐人生的路上,会变得那么吃力那么艰难,很多人在追求表面上以为幸福的事情,在追求的过程中越追求越沉重,越追求越精神分裂,越追求越要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,追求到最后也还是追求不到。
对这些旅途劳顿、身心疲惫的追求解脱的人来说,解脱的境界确实是一个中途最好的休息站。《法华经》说,有一位导师,带领了一帮人到宝山去采宝,因为路途遥远,所以很多人在半路就疲倦不堪,有些人就打退堂鼓不想去了:“这个宝那么远,我什么时候才能到达?”这个导师就在半路设了一个草庵茅棚,给他们休息,他们进了这个茅棚,路途的辛苦消失了,有吃的有住的很安心,于是他们也忘记了去采宝,就想在这里算了。
我们在轮回中受了很多的苦,我们当时发起心来要修行的时候,总想我赶紧解脱,等我具足福德智慧的时候,我要度一切众生,想去采这些宝来救济我们的父老乡亲,但是在半路,当你竭尽全力证悟解脱,明白无我无人的涅槃世界,很多人就停留在这里。
佛从这个方等经、般若经这些大乘经典,处处赞叹大乘,就是要让我们回小向大。说得更客观一点,就是我们生命本具的能力,远远不止于此,证得解脱只是我们生命境界中的,正面的最好的境界中的,三分之一还没有。
二、天台宗的一心三智
如果拿天台宗的一心三智,三种智慧来说,那一切智是三分之一,第二个是道种智,就是你要成就一切众生,必须要有道粮,要有能够帮助众生的能力,而这种能力在我们心中也本来有,你也需要开发出来。怎么去开发?就是这个主人把贼打倒了,打跑了以后,贼不会干扰你了,这时你安然休息了。但是你想干活呢,这时候又没人了怎么办?还得把贼找回来,还是靠这些贼来当保姆,这些贼是什么?就是六根六尘六识。
所以破重关就要回转根尘,你看这六根六尘到底是坏东西还是好东西,前面是坏东西,全部要舍弃得干干净净,后面变成好东西了,一点也不要舍,你会讲话,语言就是你度众生的机会和武器,就是度众生的宝贝;你会写文章,写文章就是度众生的方法;你会做事情,做事情就是度众生的方法。
佛菩萨祖师大德都是依靠六根六尘,跟我们这些沉迷在六根六尘的众生结缘,内在的被动、迷茫、无助、脆弱消失了,强大的主人公意识呈现出来。
三、一无所求 心无挂碍
如果你没有证得本体,我们内心永远是脆弱的,是有恐惧有颠倒梦想的。因为这个主人做不了主,老是贼人做主,所以你每天惶惶不可终日,这句话形容很多现代人很合适,真的是惶惶不可终日。
当然如果你自己的内心一无所求,能够像心经一样看到:“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智亦无得。”它后果怎么样?“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”
菩萨就是因为依般若波罗蜜多,所以心无挂碍。大家在打七的过程中,你也可以看看你的心,到底挂碍到哪里了?所谓挂碍,就是把你的这个六根挂到六尘上了,六根像一个钩,六尘像一个簧,你钩一搭就把那簧搭上了,挂在那里,天天障碍自己。
你要把这个钩不给它勾了,它就挂不住了。姜太公钓鱼用直钩,你的钩是直的,你眼睛看见外界的色尘,看是看见了,它过去就过去了,一点都不会障碍,眼睛也像个钩,耳朵也是,听到了就让它划过去了。
所以有些人打坐用功,用一段时间以后啊,他发现自己记忆力差了,刚学习的时候,法师讲完课他就能记住了,现在越听越记不住了,流水一样马上就流过去。这实际上对修道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帮助,就是你从法上能够流过去,从烦恼上也要流过去。有些人法流过去了,烦恼勾了一大堆,到最后法也流过去了,烦恼也流过去了,那个法随时随处在你的内心中是涌现出来的,你不需要执著,不需要记忆,不需要安排,因为法本来就在法界,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六根门头。所以这个回转根尘啊,确实是起用的一个要点所在。
四、回转根尘明历历
日本有一句非常著名的禅语,那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,叫明历历露堂堂。
明明白白、历历在目,就是证体之后回转根尘,才能见到佛性,不能回转根尘就不见佛性,只能停留在证得涅槃的本体,只能孤家寡人,主人一个人在家里呆着,虽然平安,但了无生趣。只有回转根尘,这个生命才会呈现出华严世界、华藏世界的无尽庄严,所以古人讲,不读华严不知生命之富贵,你不能回转根尘,就不知道生命的奥妙。
我们大家为什么能听、能说、能看,而且身体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奥秘的东西,它所有的生理机制、运行规则、管理程序,都是那么地完美,你给它增加什么,它怎么处理,都是既定的程序,没有谁能够改变它,你改变它了就改变以后的状态,不但我们身体如此,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众生,都在上面,都是那么完美。
古人讲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人的机制这么完美,蚂蚁也一样完美,它所拥有的能力,它的爆发力,也不低于我们人。
所以这个世界的庄严,是华严经里面讲的,那是极尽庄严、不可思议。那么回到根尘上,这个明历历露堂堂,就是你在六根六尘当中,无论哪一根无论哪一尘,无论六识当中的哪一识,都能表现出你生命的自在庄严,绝然无有一尘可染。
五、一切万法体自如如
明自本心就是证体,证得了真如的本体,所以叫真心,真是什么意思啊?真就是如如不动,真的东西不会变不会改,假的才会变来变去的。所以真心就是真如不动,是这个体,一切万法体自如如,用是千变万化,这个性就是从体起用的这种性能,如果不去用,你看不到它性能在哪里,它没起用,用了它性能在这里就显现出来了,但是它显现出来的全部还是根尘。
有智慧明达的人,认识一切法无我。眼睛一看,一定能看到每个人的这个性能在哪里,你不要去思考,这个手的性能在哪里,但是你一定能看到。你们在点头摇头,马上看到你这个性能,在这里起了作用了,耳朵在听,听的性能也起作用了,不听的时候它起了不听的作用,随时随处,不需造作,不需要造作。
明也如此暗也如此,醒也如此睡也如此,睡的时候你看不见,你不知道了傻乎乎的啥都不知道,但是你看呼吸一样在那里呼吸,如果有人在你脸上滴一点水下去,马上有反应摸一下自己。不知道,它不是让你知道,因为你有我执,你的知道就局限在醒的时候,或者有梦的时候,无醒无梦时一定不知。
六、因果规律 了了分明
但是心性却是再自然不过,它的反应依什么规律去反应,就是依因缘果报的规律。我们的心性不会给我们讲情面,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认识到。我们不要以为,只要我见性了,我杀人放火造罪也不怕了,下地狱我也不怕了,好像找到了一个有权势的人作依赖一样,就可以欺负别人了,不是这样。
这个心性的公平程度,它的标准是因缘果报。比如说你躺在那里睡觉,没有做梦,人家在你脸上滴一滴冷水下去,这一滴冷水的缘起,他手自然就会去反应它,滴的冷的程度如果还不够,他可能继续睡,程度够了,他马上会反应,你叫他声音很轻他听不到,重了,足够他听到的程度了,他马上就会听到,就会醒过来。
这不是我们要强加给它的规律,是它自己就有这种规律,生死解脱的人要深信因果,从因果上了解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。有些人还以为佛法是一个教育,教育是什么意思呢?只是叫社会上人做好事,用因果来吓唬吓唬你,你做恶事要遭恶报的,唉,吓得你不敢做恶事了,错了!这样的认为纯粹是外道。
因果它是一种规律,你认识它,它也这样,你不认识它,它也这样。你认识到它,那么你的心中自然就会在因果这件事情上解脱了。别人骂你你就知道有因果,你就不会觉得是别人无缘无故地骂你,你不顺利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不顺利,这个就是回转根尘以后,起用的人明明了了的。所以这个明历历啊,就是如观手中庵摩罗果,像手上看一个小水果一样那么清楚。
没有见性之前呢,我们大家可以在一念不生的地方,就在这里用功。你也不要怕这一次打七,打完了是不是就透过去了,透不过去也不要气馁,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,就路还家只有这一条道,必经此道,离开这里没有第二条道。
就算我们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,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还要必经此道。如果你没有经过一念不生这个地方,你在极乐世界里面也只能在莲花苞里面呆着,莲花都不给你打开,等你打开莲花的那一刹那,就是打七破本参的那一刹那。
所以无论净土法门,还是其他一切法门,这个路是共通的,几千年来它的标准没有改变,方法可以多样,结果没有改变,所以佛法是有方法,是有道理,是有标准的。
有些人,一些哲学家他有道理,讲起来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,格物致知,他有道理,但是他没有方法,他怎么去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妄想,然后通过妄想的转化净化,再进一步看到妄想背后的东西,从妄想背后的那个强烈的我执,再透过去看见一无所有的涅槃境界,他看不到,他可以通过想象,理论上可以达到,方法上达不到,方法上达不到,他的标准无法树立。
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,可以非常自豪地说,所有的宗教,对于能不能生天国,能不能解脱生死,它是没有标准的,它把这个大权交给别人了。唯独佛法是有标准的,只有破除了八十八品的见惑,你的道理上观念上已经彻底无我,再经过九九八十一品的思惑,三界九地当中,每一地都有九品的思惑,八十一品的思惑破完,你就证四果,这是破本参。
那么大乘佛法呢,在这里必须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,虽然我这个身体是一个轮回虚幻的身体,但是它毕竟是我们生命实相当中的一部分,这个我们不能否认,你不能说我的生命要除了这个身体以外,另外有一个实相,它只是你的一部分。
那么你可以把你生命的智慧和慈悲,很多的内容给它开发出来,当然包括现在的这个六根六尘也不能舍弃,这样你的生命才是完美的,才是完整的,才是圆满的。
所以回转根尘以后,对身心规律非常明白,这里面有些人看书容易看错掉,以为一念不生也是了了分明,就是了了分明的啊,很清楚啊,但这个清楚的背后,就是一个自我感觉啊,当你破除了我执了,回转根尘了,还是了了分明,那个了了分明真是能照天照地,照破山河万里,所以“回转根尘明历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