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讲了这个般若经,般若的妙用绝对是大乘佛法的核心,所以我们心密就是:“以禅为体,以密为用,以净土为归,以般若为总持。”
佛说一切法如果离开般若智慧,那都不是正法,那都是一些方便权巧,只有般若正法才能够贯穿世出世间。举手投足、吃饭穿衣都成为佛法,那是因为背后有般若贯穿着,所以它叫总持。
六度当中,《大智度论》说:“五度如盲,般若为导。”
你修布施、修持戒、修忍辱、修精进、修禅定,都是盲修瞎练,唯独加上般若,这五度都成为导航,能够到达涅槃的彼岸。所以六度中前面五度,如果缺乏般若的观照,前面五度都是世间法,如果加上般若,前面五度都成为般若波罗蜜。波罗蜜就是到彼岸,你有了般若的智慧,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的这种境界,你修持戒,持戒就能了生死;你修布施,布施也能了生死;你修忍辱,忍辱也同样可以证菩提,精进、禅定无不如此。
所以佛讲般若经讲了二十多年,在法华会上,佛陀看到众生的因缘成熟了。经过了从认识世间凡夫现实生命的局限狭隘,到痛苦轮回的不稳定、不能做主。从种种混乱的情绪中解脱出来,经历了涅槃的休息。从涅槃的境界又回小向大,经历了方等般若的调教。佛想把我们每个众生塑造成跟佛一样的生命状态,这样的机缘终于成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