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禅心密印 2010》
作者:达照法师
+ 加关注
第六章 业尽情空 证体起用

第三节 超越情执,成就净业

字数:2182 阅读:15次 评论:0次

  业的本身起不到捆缚我们的作用,业就是你的行为表现出来了,它所产生的一个必然的结果,只是一个客观的规律。所以我们都要求佛菩萨,消除我们的业障,比如说念佛能够消业,这个消业是简称,就是业对我们构成障碍了,我们会感觉到生命是痛苦的。假如这个业构不成你的障碍,那这个业就是一个没有痛苦的业,我们就不会对这个业产生痛苦,产生厌恶或者逃避。

  凡夫众生被业所困,因为我们这个情,是在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感觉,有了情执。而这个佛菩萨圣人,他不会被业所困。佛菩萨要成就各种因果缘起的道理,华藏世界的种种庄严就是佛菩萨的功德显现。我们是被善和恶、喜怒哀乐,这些所困了,成为恶业和善业的行人,而佛菩萨他超越了善恶,所以成就净业。我们修净土,也是要成就净业。

  净业真正成就,业对他就没有束缚了,所有的行为,所有的外在的色声香味触,内在的法尘,对他构不成任何的障碍,所以佛又叫做无业行人。

  我们有业是指有业障,佛菩萨是没有业作为障碍,凡夫有无明、有见思、有尘沙的障碍;罗汉把见思破完,有尘沙跟无明的障碍;菩萨他有无明的障碍,只有佛连无明的业也全部消失了。

  我们自己的自性本觉,实际上是没有业的。自性本觉,与生俱来,生生世世,不动本际,广遍十方。它本来没有动摇,也没有来去,没有任何的样子,你看我们自性每时每刻都在面门放光,你不动情,这个业对你就没有任何的障碍。

  所以业尽情空这句话,就是让我们用功的人知道,要在哪个地方能够净化我们的业。平常通过很多的方便法门,从外在的行为上拜佛打坐,选择一个好的环境,到庙里面去,这些是外在的选择。进一步就是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当中,通过诵经、持咒、结手印,就这样把外在的这些业,转换到佛菩萨相应的这个业上面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