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打七的真正寓意
要真正懂得打七。有打七的条件的人,第一个条件,就是先要看到七在哪里,能不能放下外在的六尘世界,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。
法尘如果放下,妄想自然不会起作用。虽然我们大家不可能做到一个念头都没有,但是注意力不在念头上,它爱想什么让它想什么,不在它上面,不随它去,所谓“外不被境牵,内不随心转”,或者叫做内不随念转。念头有,不是没有,但是我们不随它转,外境也有吃饭、穿衣、待人接物,我们也不被境界转。
能够明白根和尘不再勾结了,这个时候你开始有条件用功,有条件打七了。
那么打七的真正寓意,就是通过这七天的时间克期取证。七天是一个周期,在佛经里面也有详细说明,人的生长过程,乃至整个世界成住坏空,都跟七有关系,包括我们轮回也是从七识开始。
打七就一定要专门看住第七识——我们轮回真正的罪魁祸首。平常我们为生活奔忙、为工作劳心、为人际关系烦恼,但是现在你要克期取证了,这个生活、工作、人际所有的一切,都要给它一刀两断,所谓“金刚妙慧眼光,扫荡一切妄念执情,定将身心世界一眼看透”,要有这种气势,当你明白了一念未生之前,盯住它的时候,正是你可以打七的时候,在这里看住,在这里打七。
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地方、一直被贪嗔痴烦恼纠结的人,情绪纠结的人,一旦看到了这个一念未生,这么清楚、明明了了,会激动得全身冒汗、毛孔竖起来,感恩不已,那个感觉就像找到了家一样,就知道原来自己那一切的轮回,一切的念头全部错了。
二、一念不生还是门外汉
诸位能够看到自己每一个念头是从哪个地方生起来了,小贼王在外面捣乱,如果你找到了大贼头,小贼王要不要去捣乱都由大的说了算,都是你在一念未生之前可以把握的。自己到底要生好的念头还是坏的念头,生还是不生,随它去还是不随它去,都在这个地方得以很好地调节,所以看住它。
对绝大部分的人,第一次能够感受到一念不生会非常激动,但是过不了多久,你会发现问题来了。一开始见到这里的人,常常把自己当成已经开悟了,自我印证,师父不给你印证就自己印证,自己印证不算,还出去说是师父印证的。
他总要有个东西证明自己所谓的开悟、所谓的明白,事实上他找到了家,还没有进门,对于流浪的人来说,已经非常可慰,但是对于明白的人来说,还是门外汉。
所以一开始非常高兴,过不了多久,疑惑自然会生起来,觉得奇怪:“我看书都看懂了,三藏十二部一看就明明白白,知道说的就是这个东西,为什么现在还会有烦恼呢?为什么我还没有神通呢?为什么我还没有智慧对机施教呢?为什么内心中莫名其妙的无明烦恼还会有呢?奇怪了。”
禅宗在这里生起疑情,越奇怪他越在这里呆着,要在这里看的。因为你起心动念又流浪去了,你不起心动念,只能在这个地方呆着,没有别的地方去。很多人到了这里退心了,不知道继续用功的人是非常可惜的,有些人在这里修了三五年,甚至十年八年下去了,功夫还没有成片,听别人说某一个藏密的上师有神通,有道次第,修行次第清楚,赶紧转过去学别的东西,就是在这里用功已经到家门口了,又去流浪了,这是缘分。
三、刻刻提斯 拿掉我执
古人讲中等根机的人,你到这里,也要经过三五十年地刻刻提斯,念念不放过,才能够功夫成片。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自己下了多少功夫了。每刻都不忘记在这里,上等根基的人也要三五年专注用功,才能够成片。那么在这里用功,最关键的就是要让我们偷心死尽。
平常从无量劫轮回到今天,这种贪图小便宜,贪图世间名闻利养,这种心态实在是无孔不入,哪怕跟别人讲话都想讲到自己赢。
我遇到有几个老禅修,他在那里做禅宗的机锋对答,都要对到自己上风了才高兴,自己对不上风还要发一通脾气,这叫禅病,就是以世间的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,影响到自己当下清明觉照的心。在这里如果能看住了,头一次看住是非常激动的,过不了多久,他发现自己没什么用,心急的人马上打退堂鼓,拍屁股走人了,不再在这里用了,想搞一点什么神奇特异的东西了。
稍微再有一点耐力的,再用功下去,会发现越用越没有味道。用功一开始用得很有劲,刚开始学佛,每天多少个小时,看书诵经拜佛,样样都来,福慧双修,真假一起来。但是当你真正到这里可以用功的时候,反而发现这个功夫用不上去,越用功越没有味道,修行也没有味道,生活也没有味道,古人讲的“味同嚼蜡”。
但是你如果仔细看,你在一念未生之前这个味同嚼蜡,它只是平常心,很平静,既没有快乐可言,也没有痛苦可言。如果我们曾经在人生中,受过很大的苦,你在这里呆着会很安祥,你会觉得已经很难得了,曾经的自己是多么地焦虑痛苦不安,现在终于可以不受苦了。但是如果你勇猛心强,想利益众生,发菩提心、行菩萨道的这个愿力强,反而自己会起疑惑,用了这么多时间的功夫了,为什么还不能真正为众生说法。
告诉大家,真正明白在一念未生之前用功,看到第七识的人,就解脱成就圣果,所有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,都必须从这道门出去,十方薄伽梵,一路涅槃门,就是一条路。这是涅槃的门,在这里看住了分秒必争。
平常大家在生活中,有工作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忙忙碌碌,你一天二十四小 时,想让你精进专注,环境不允许,习气也不允许,那么现在我们大家集中在一起,全力以赴地看住这里,不向别处去问。
古人讲,“有佛处疾走过”,不要问佛还是魔,不要问开悟还是迷惑,就看住这里;“无佛处莫停留”,不要脑子里面老想到空性,想到某一种概念,你看到脑子里面什么都没有想,彻底放松。
我们借助七天的时间,全神贯注停留在这里。大家不要误会,不要以为是抱住一个空的感觉,坐在那里,而是你把自己的脑子全部放松,不再有念头。如果你抱住一个空的感觉,一定要守住“我没有念头”的话,等于你塑造了一个没有念头、了了分明的概念,让自己钻在这个概念框里面。不要有这个概念,连一念不生的想法也不要起来,你就静静地淡淡地,注意力在没有念头的地方,至于有没有念头一概随它去,能够专注在这里,别的都不要管,只管看着念头之前停在这里。
当然,如果停在这里加强你的禅定,是可以停在这里,有一天功夫成熟了,它可以爆炸掉的,但是古人讲,明白无我的道理的人,可以用自己的第六意识打破我执,叫一念相应。你已经在道理上,明白了无我,也承认无我了,知道无我是事物的真相,但是我们无量劫来的那种惯性,那种自我的感觉还在,当你功夫成片了,你自然用自己的思维、念头,把这个我执的感觉轻轻地拿掉,实际上它本来就没有。
四、一念不生 看清习气
我们现在感觉有我只是一个错觉。第七识就是第八识的见分,就是真心的本能,我们之所以能够了了分明,因为真心就有了了分明的本能,也就是说了了分明的本身,就是我们的真心。
但是我们一说:“这是我的真心,我是不是就明白了?”把这个真心也打上我的烙印,打上了烙印就不是真心了,就不是真明白了。所以你也可以把它当作就是明白,我们现在明明了了的这个就是真心。
其实不但明明了了的是真心,就是起心动念也是真心。佛法是活泼泼的,哪里让你什么都不想呢,是用功方便让你先别想,而且外在的山河大地六根六尘,全盘都是我们的真心,没有一尘一刹一念一句,不是我们的真心。但是我们在这里,树立了一个自我的观念以后,就认为这是我那是他,人我对立,是非峰起。所以真正能够看住这里的人,你只要静静地看着,看到成片,功夫成片了,他的定和慧自然就提高了。
在座的修行有一点受用的人,你都会发现这个定力不是一般的定力,就是面对人世间的,无论哪一种生老病死、忧悲苦恼,你都能够用比较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了,这个是过去没有修行之前想不到的。你现在也能够看见自己,修行和不修行,善念和恶念之间的差距,内在的生命正在逐渐地净化,这些都是智慧。
所以当你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在这里,你只需要这样,不需要其它,就会慢慢地看见:我们在这里曾经生起的任何一个妄想、杂念、习气的前因后果。
偷心怎么会死尽呢,偷心不死是我舍不得,我们无量劫以来把这个“我”当宝贝,为了它吃喝玩乐、千辛万苦,不计任何的艰辛,百般照顾、万般爱护,还不允许别人说它坏话,更不允许别人欺负它。你看无量劫以来,这种串习根深蒂固。
修行不是跟别人斗,就是跟自己的习气斗,所以当你能够在一念不生的地方用功,你的习气会源源不断地被揪出来。诸位在用功过程中就会发现了:这简直就叫哪壶不开提哪壶!你越是怕嗔心,嗔心马上就起来;你越是讨厌贪心,你的贪心就无所不在;越是想修行,不要有人打搅,偏偏有人就来折腾你。
你会发现:你所有的想法,哪怕是为了自己修行,哪怕是让自己找个安静的环境,背后也是强烈的贪心支持着,打着修行的旗号,做种种贪嗔痴慢的勾当,甚至是觉得自己是走的正道,别人走歪了很可惜,你看到众生,觉得他们很愚痴,自己学佛有智慧,这些都是傲慢的习气随时在出现。
凡夫的心就是下流的心,他的生命无论起什么念头,都是往下坡路走,这是非常可怕的一点。我们幸亏过去无量劫,还种了善根,念了佛菩萨,所以想到佛菩萨,我们会有积极向上的力量,除了念佛念三宝的力量是积极的因素以外,其它的念头全部都是围绕自我、围绕人我执著的心,无论你的思想有多么地伟大,你想要为天下人做多少的好事,全部都是名利财色、是非人我这些。所以在这个上面,只有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了,跳出烦恼和快乐、是和非、善和恶的念头了,你才能把这些念头生起来的前因后果看得清清楚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