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》
作者:王骧陆
+ 加关注

果德分第五

字数:1814 阅读:28次 评论:0次

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
凡夫与佛,体本不二,凡夫为因心,佛菩萨为果德,但果德亦由因而来,未有不修而能证得者也,第不可执取于有修有得有证而已。然若误执以为无修无得无证者,则凡夫可以不修,任其自成为佛,天下宁有此理?若执以为有修有得有证,则未明本来,法不能空,终不得究竟也。惟有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得自在,既不著于有修有得有证,亦不著于无修无得无证,诸法空净,心无挂碍矣,非不挂也,挂而无碍也。挂碍为因,恐怖为果,颠倒为因,梦想为果,一切不有,乃名“究竟涅槃”。究竟涅槃者,佛也。明知诸法空相,无智亦无得,然终非断灭,得此不可得者,即无上菩提也。菩提非有,不可得故,菩提非空,不断灭故,以不可得之真如体性而有恒沙妙用在焉。自性本不生灭,而自性能生万法焉。“三世诸佛”者,无去来也,同此果德圆成者,必依于般若修也,修至一切空净,方名波罗蜜多也。经内“一切”字,“皆”字,“无”字,“无挂碍”字,“究竟”字,与“深”字,前后互相呼应,以表德之至也。

以上五分,为前半部《心经》,所以表无实者,然皆在功用地,尚可言说者而说,由有而转空。下二分为下半部,所以表无虚者,已离功用地,非可言说者而说,复由空而转有,合表无实无虚之义,即如来诸法如义之意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