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浙江温州佛教永嘉禅学会会长、温州市妙果寺住持达照法师拿着他的新作《永嘉禅讲座》前来找我,说此书即将正式出版,希望我能为其写几句话,以为序言。
慧能顿悟禅的重要特点就在于破除对一切相的执著,特别是要对借以“发慧”的“禅相”的执著加以破除,而倡导直显本来清净之自性。这就是《坛经》中反复强调的:“我本元自性清净,若识自心见性,皆成佛道”。(《般若品》)“自见本性清净,自修、自行,自成佛道”。(《坐禅品》)由此,传统说的“由定发慧”,被强调为“定慧一体”,“即慧之时定在慧,即定之时慧在定”。(《定慧品》)这是因为,“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”,“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,不从外入”。(《般若品》)于是,习惯上的“坐禅”,也被界定为“元不著心,亦不著净,亦不是不动”。(《坐禅品》)这样,以往各种以“坐”、“静”、“默”为特征的“观心”、“观净”的“禅法”或“禅相”都不应当拘泥,乃至应当破除。永嘉禅师在得到慧能大师印可后作的《证道歌》中就写道:“自从认得曹溪路,了知生死不相关。行亦禅,坐亦禅,语默动静体安然”。禅宗著名公案,南岳怀让更以“磨砖不能成镜”来向马祖道一揭示“坐禅岂能成佛”的道理。
破除对于“坐禅”或“禅相”的执著,目的是为了去障蔽,如若把“坐禅”作“筏喻”,则各种“坐禅”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便法门。而如若真正领悟了顿悟禅的精神,则“触目皆道”,“穿衣吃饭”、“屙屎送尿”无非是道,处处有禅,时时有禅,事事有禅,何须离此日用另去外觅禅道。这也就是禅师们常说的佛法“无修无证”之意。
关于永嘉禅师的禅法,我尝留意过,也曾与一些学者和法师做过一些探讨,觉得它按照天台止观法门建构起来的禅修次第是相当实用的,尤其是对那些于慧能一系南宗禅倡导的“不由阶渐”之顿悟法门不知下手处的禅修者来说,更是一条可行的方便入门之路。这本《永嘉禅讲座》,首先从追朔永嘉禅法的渊源,天台止观学入手,在上编“止观入门”部分,详细地、精要地阐发了智顗大师《童蒙止观》中,关于修止观法的条件、方法、步骤、境界等内容。而在下编“禅修要义”部分,则系统地阐述了永嘉禅师《禅宗集》中所总结的禅法修证体系。
达照法师告诉我,本书只是关于永嘉禅初级班的讲座,随后还会有中级班、高级班讲座。由于永嘉禅师因阅《维摩诘经》印心而开悟,继则参访曹溪而得印可,循此轨迹,故中级班讲座为讲《维摩诘经》和《六祖坛经》。最后,永嘉禅师将他在慧能座下“顿悟了,如来禅”的心得,以及天台圆教之理,会通在他的《证道歌》中,因此,达照法师设计的高级班讲座的内容为《证道歌》和《法华经》。这是一个很有理路和新意的设计。
禅修既要有正知正见,更要有实修实践,达照法师在做讲座的同时,还带领禅修班同学参访、行脚,这是非常有意义的。宋代明辩禅师作达摩赞称:“不是一番寒彻骨,争得梅花扑鼻香”。(《五灯会元》卷二十)读此书的读者,若欲真实有所受用,亦当跳出文字般若,走向生活践履,在艰辛的日常磨练中,去体悟清净自性佛。
达照法师慈悲,为初入禅门者如此详尽地开示了永嘉禅之修行路径,为广大禅子们提供了一条禅修宝筏,诚今日禅门可喜之嘉事。希望早日见到《永嘉禅讲座》中级班、高级班讲座文本的面世。
楼宇烈
2009年8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