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只有发自内心,从内心中消除自己的执著,消除自己对业的这种执著,既然身口意这三业,它是有规律、有惯性在那里生活的,那么我们在上面不要给它进行根尘勾结。
一、第六识的局限
所以从业尽情空的这个过程来看,我们还是要回到第七识的这个地方。如果没有回到这里,那我们就以第六意识的惯性,而第六意识是非常有限的,我们大家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,都是非常有限。
宇宙之大无奇不有,我们所知道的大不了就是沧海一粟,或者是恒河沙当中的一粒沙而已,我们所知道的天文、地理、人间身心世界,有多少内容,非常之少,所以这个一时所能够了知的世界,实在是非常地浅薄。像老子说的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,以有涯之生随无涯之知,殆矣。”就是用我们有限的这些思维观察,想把这个生命的真相,想清楚,想通,这也是很危险的,想是想不通的。
你想是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想,你没有经历过的事情,你根本就想不到。就像一个水里面的鱼,它没有爬到过沙滩上,那乌龟告诉它沙滩上晒太阳很舒服,这个鱼它要用自己的知识,去想像沙滩上晒太阳,到底是怎么舒服,它就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。就像我们自己,我们大家想,坐在那里想,到底开悟是什么感觉,你就想破脑袋想疯了,也想不出来。
所以真正用功不是让你去想,不要坐在那里想,听师父讲完以后又在那里想。师父讲的那些东西就是通过打坐、静坐,观察自己业的生起,它背后的这个情的执著。你在想的时候又产生了新的执著,所以最好把这一份情慢慢地放下,不去想也不去看,那也不会随它所转。
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,不看的时候就睡着了,不想的时候说不定也就睡着了,然后一想的时候就随它所转了。
你一想到是哪一个概念、哪一个观念,那个是对的、那个是错的,是不是就这样、是不是就那样,妄想分别马上就出来,真智慧就无法生起。真智慧的生起,是客观地了解我们的身心。
二、如实观照
真正在打七的时候,如果大家能够掌握这个方法,你就坐在那里很清楚,不去管它开悟不开悟,也不去管它外面的事情。知道那是声音,知道就好了,就不管它,也不判断到底是好还是坏;知道腿痛,是不是痛也不要判断它,就真能够守住这一念不生,能看住这一念不生。
古人讲看话头或者叫参话头,参就是如猫捕鼠,那个老鼠钻到洞里面去,猫在洞口要四脚抓地,全神贯注,看住这个洞口,这个时候它又希望老鼠能出来,因为一出来就可以扑上去,但是老鼠又吓得不敢出来,你又希望它出来,但它又不敢出来,就在这个地方全神贯注,这叫参话头。
我们大家看到自己,妄想都出不来了,但是还是能够看见妄想出不来,看得很清楚,不让它出来,但如果出来了,你就放过去,你就看下一个念头还没出来之前。不要出来了一个,然后就想半天,出来了跑哪里去了。这个老鼠,你在后面再追,就不是参话头了,就是参话尾了,这是虚云老和尚讲的。
三、看住一念不生的样子
所以真正参话头,是看到自己妄想没出来之前的样子,叫一念不生之前、万缘顿息之后。一个念头还没生出来之前,是什么样子的,等它妄想生起来了,你就要看到,妄想过去以后,就下一个念头出来之前,还是在一念不生这里看住。能够停在这个地方看了,这个情的惯性跟业的惯性,你就会分得清楚了。
比如说今天看到一个人过来,他做了某一件事情,你看得很清楚这是业。他有他的习惯,他走路手喜欢甩,或者吃饭的声音很响,或者坐在那里很威仪,你看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业推着他。他脸上是有笑容,还是愁眉苦脸的,你都能看见他的心念、他的生活,包括他自己也可以看到自己身体的行为,也都是由这些业来推动的。然后你在这里可以看到,哪个人动心了,哪个人动情了,你有没有在那里动情,你是不是也很在意这些行为,也被这些行为牵着走了,所以在一念不生的时候就看得很清楚。
四、我执的假象
对这些外在的东西越了解,越明白业不能束缚你了,因为在第七识这里,业本身就束缚不了的。我们是把第七识当成我了,所以觉得是我在受苦,我在受累,我在痛,受不了,假如你换一个人说,这个腿不是我在痛,是某人其他的人在痛,可能你也就觉得那个感觉就像看电视。看到别人痛苦,你也会流泪,流下来了,其实你骨子里面是不痛苦的,只是同情他们,或者被感动了。
这个菩萨感同己受,也是像在看着电视能流泪,电视本身不是你自己,你自己哪里受苦了?那个流泪啊,你的内心是揪的,纠结在一起的,那如果是看电视,别人受苦了,你知道那些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,但是也会被感动。佛菩萨看到我们受苦,他也会流一点眼泪,但是他也知道这是演戏、这是电视,他自己的内心并不动摇。
五、第六识的自我情执
要能够了解这个业的力量,了解这个情执——第六意识妄想的情执,特别是我们对自我的这个情执是最重的,外在的情执不是很重。内在我执的这个情执,就是无量劫以来,执着它是我已经习惯了,太习惯这个我了。受苦的也觉得它是我,快乐的也觉得是我,打妄想的也是我,坐着舒服一点还是我,总觉得这个我,只要我不自私就好了,或者我要怎么样就好了,对这个我特别在意。
六、忏悔持咒 净化念头
所以观察这个世间的一切相,包括身口意所有的变化,妄想本身的生起,它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因在那里推动。这一点看清楚了,我们就不要担心打什么妄想,也不要喜欢自己没有妄想,你妄想打出来了,说明你脑子里面留有这些业,在这里起作用了,只是说明这个问题,别的什么问题都不需要说明。你现在生起的一些恶的念头,或者是烦恼的念头,你就正好看清楚自己:“噢,有这些东西在这里!”
那么在情执上呢,我们以前给大家有讲过,就是当你不好的念头生起来,负面的念头生起来,我们可以通过忏悔,通过持咒来净化自己。那现在大家在用功打坐的,已经比这个境界要高一点了,就是一般的情况下,念头来是不随念头转的,如果硬要被它转了,力不从心了,我们就持咒,通过持咒来净化我们对念头的这种情执。念头好念头坏,种种想法都要给它通过持咒,或者通过看一念不生,把它净化掉。
以后就会变成念头它自己来自己去,来一个你就净化一个,来一个都给它通过。第七识的了了分明,来一个了了分明,就让它过去,这样所有的念头就会变成没有障碍了。念头如果没有障碍,这个业也就尽了,清净了,念头如果有障碍,那就污染了。
七、三密相应 净化三业
每一个念头生起来,每一个身体动作的生起来,你看到它不是无缘无故生起,就是有来有往。过去的业一点一点地从阿赖耶识里面往外涌,所以参禅参到一定的时候,这个业习翻起来也会很厉害的。
特别是对我们生死来说,就是淫欲啊这些情执,有些是淫欲,有些是亲情,比如说父母亲对子女的这种想法,或者我们对众生的那份牵挂,我们想发大乘心要度一切众生,莫名其妙会哭起来,看到众生那么痛苦还在轮回。有些时候看到自己心空了,舒服了,莫名其妙会笑起来,这些全部都是情执。看到自己内心的这些情执,一点一点地生起来。
那么通过在第七识的观照,就是当下一念不生,又通过这个持咒跟结手印,实际上是净化我们的三业。按藏密说就是三密相应,手结手印,我们不要小看那些手印啊!二四两印都是大乘菩萨所修的境界。就是你如果结第二印的话,身心呈现出来的就是解脱道的境界,就一切相都没有,第二印修的是无相的;那第四印修的就是菩萨境界,就是你坐在那里本身就是菩萨,就是利益一切众生,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这个手印。
所以你不需要管它,你这个手印结起来坐在那里,就已经是利益众生了,我们用黄布盖起来,有点谦虚了,怕一些无形的众生跑过来给我们磕头。我们在这里打坐用功啊,外面的无形众生也是非常多的,鬼神都知道有一大帮的大菩萨都在这里,但是你一打妄想呢,看起来这都是假菩萨,都是泥菩萨。坐在那里用功用得好好的,那就没事,就是你只要妄想不起,守住第七识的时候,这个鬼神能看见你是菩萨的形象的。如果你妄想起来,在那里分别了,带有名利心了,他说:“哎哟,这还不是一般的,还是比较坏的!”这看见了他就......。但是我们手印一盖起来呢,他知道我们是学人,那也不错。所以对于这个身业,它有这个外在的加持力,身密相应。
那么口呢就是我们不要讲话,让大家都禁语,都禁语的目的,就是让我们这个口业能够持咒。我看大家在打坐的时候,基本上嘴巴都不动的,如果你不会昏沉,也还可以,如果昏沉,嘴巴一定要动,就是金刚念应该是最好的。老人有讲过,就是你坐在那里金刚念,嘴唇动了,这个嘴唇动本身是一个身业,持咒又在那里持,所以身业跟口业,手又结印,它会更接近,就是身口这两业更加净化了。那我们的这个心如果没有打妄想的话,就身口意这三业都非常容易相应的,这三业相应了以后呢,这个业的生起就会少了很多。
我们平常不修行的时候,一天到晚讲话,讲了很多话都是在造口业,所以禁语就让我们不良的那些恶业的习惯,在这个打七期间要给它净化掉。
然后身体的身业也是一样,就是如果你身体有病啊,哪里不舒服啊,或者睡觉睡不好啊,这些情况我们都以打坐的时候结手印,如果下来呢,我们比较如法地,最好是如法一点,休息的时候如果能够吉祥卧就吉祥卧,不能吉祥卧呢,就是你躺在那里,也要静静地,不要滚来滚去在那里难受,好像休息不好什么的。大家可能坐累了,一躺下去就呼呼大睡了,就是身体也让它很自然,顺其自然。就是每个身体的反应啊,病痛啊或者腿痛啊,都是业在翻腾,而且腿越痛呢,消的业障也会越快。